又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东迁的时候,晋、郑、鲁最强。
例如: 《邶风·北门》 《齐风·南山》、《敝苟》、《载驱》 《桧风·匪风》 《鄘风·鹑之奔奔》 《秦风·黄鸟》 《曹风·候人》 《王风·兔爰》 《陈风·株林》 写得最明白的,莫如: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 苕之华,其叶青青。(《北山》)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狄灭卫,杀懿公,在前600年),一方面是南方楚、吴诸国的勃兴(楚称王在前704年,吴称王在前585年)。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家庭结构等等,都在处在变革的过程之中。
这些都是常识,无需多论。即使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圣人地位仍未动摇,所谓会同孔老、弥合儒道,就说明孔子的影响。那些仍活在现代语言中的有关社会、人生的格言,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实际上李零、钱理群等先生颇为激烈的言论,正式针对这种情况而发的。
孔子为丧家狗,是不和现实妥协、追求人格独立的体现。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对儒家思想弱点的论述也值得我们重视[4]。
因此,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观点无可厚非,他们颇为激烈批判态度,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而扫除障碍。[7] 参考冯友兰说,见《中国哲学史新编》。推崇孔子及儒家思想文化和反对尊孔兴儒两大阵营中,都有一些人提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和尊孔读经派的斗争。本文因无确凿证据对此说置以可否之论。
也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西方的有识之士对像梁漱溟先生上世纪前期就提出的西方一味向前看的不太乐观的现实和前景的担忧(如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种种危机、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英国美国的国内骚乱等)。不过二者的态度大异其趣。然而,更重要的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包含在这些具体的观点背后的深层的灵魂,领会其精神实质可能比掌握具体言论更加重要,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那些仍活在现代语言中的有关社会、人生的格言,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丧家狗精神在今天是弥足珍贵的。如何看待五四时期反孔、尊孔之争,对我们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和关心文化建设的人士,对社会上日益强烈的尊孔重儒的现象不以为然。故笔者拟就孔子及其思想,谈谈自己的对其现代意义问题的若干看法。
比如要树立孔子思想不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指导思想这一基本前提[6],需要在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发展大前提之下谈论继承孔子思想精华才有现实意思等。当今之世,各种文化和价值会有怎么巨大无限的变化形态,是完全无法获知的。从而认为如果放眼远望,中和思想最值得肯定。2.孔子思想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思想库意义(孔子思想的时代超越性,即所谓精神实质)。1.孔子和孔子的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意义(孔子思想的时代性,即所谓具体形态)。以外在形象而言,可以兴办海外孔子学院的成功和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孔子铜像为代表。
如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在《孔子——即凡而圣》中文版《致中国读者》中所说:对孔子来说,我们现代的理解中富于特征和正当性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可实现的。西方之所以推崇孔子,除了中国经济发展这一因素外,应当还有对西方社会种种问题的洞察等原因。
对于今人看来错误乃至荒谬的地方,也应该既指其弊,又分析其时代的合理性。因此,今天提倡尊孔兴儒,切不可一切抹杀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合理之处。
他们或以为推崇儒家文化可能会导致政治、意识形态的倒退。以我之见,这一在孔子自己是自嘲、出于他人之口似不敬的称呼,正是孔子值得骄傲的人格表征。
世界上一些有着较为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形象代表。其中有对传统文化精髓有深刻体会深沉的忧虑,也有政治上保守倒退势力的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利用。世界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时,也是把孔子作为最具代表性人物的。)尽管在今天看来,孔子思想有不少不合时宜的地方。
三、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孔子及其思想 在继承弘扬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过程,除了防止因传统而冲淡乃至否定民主法制这一根本任务之外,笔者以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孔子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今天遭到许多的质疑,还有一个显而易见却很少明确表达的深层问题,这就是今天所谓尊孔兴儒之倡导与实施主体问题。
[5] 二、尊孔兴儒必须首先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和价值评判 今天提倡尊孔兴儒、提倡国学,就要正视上述问题,一些基本理念一定要加以澄清。探索新形势下个人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塑造理想人格的形象化表达,即所谓君子[7]。
李零教授、钱理群教授等对教条化神圣化的孔子、对儒学的较为激烈的批评(见其《丧家狗》、钱理群对李零《丧家狗》的评述),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其激烈言辞背后的隐忧。正是由于有独立的人格,有强烈责任与忧患意识,他才走上追求理想实现的漫漫人生路,忍受着精神折磨甚至是肉体的痛苦。
但他却明确提出自己对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理解,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境况中,孔子是救不了中国的[1]。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而当今世人,有多少怀抱远大理想者?有多少具有独立人格者?又有多少人甘受寂寞而坚守理想者?今天的知识分子入世之情浓,独立思考、不为潮流所动的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现实中已难得一见。我想这恐怕是尊孔兴儒的最大现实障碍,不解决这个问题,尊孔兴儒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即使由教育机构和知识阶层倡导,如果没有明确的界定,或自觉不自觉地透露出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也难避御用之嫌和被标上狭隘民族主义的标签。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梁先生在接受美国学者艾恺(Guy S.Alitto)采访时,仍然坚持这一观点。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式微,道家复兴,玄学盛行。
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也提出这样的口号: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因此吸取包括孔子和儒家文化以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